讀書日
擁抱年齡焦慮:不安,其實是推動自己成長的力量

擁抱年齡焦慮:不安,其實是推動自己成長的力量

이제 나를 안아줘야 할 시간

  • 定價:320
  • 優惠價:5160
  • 優惠期限:2024年04月09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人是不是到了某個年紀之後,就只剩下低頭認輸的份?
  面對人生的里程碑與隱藏的年齡焦慮
  不安,其實是推動自己成長的力量
  只要不畏改變就能活出最舒服的姿態

  20歲的時候,你是否曾經想像過自己30歲的模樣?
  是事業有成?成家立業?還是夢想達成?
  一晃眼30歲了,結果曾經以為的大人模樣卻和想像大不同。
  內心總有一個聲音說:「可以的,30歲還有本錢,還能繼續追求夢想。」
  卻也有另一個聲音說:「都已經30歲了,還以為自己擁有什麼可能。」
  所以重覆過著每一天,不前進使你覺得焦慮;
  即便想做些什麼挑戰,改變卻使你感到不安。
  當焦慮和不安的情緒滿溢出來,整個人就陷入了無力的狀態……

  其實,這種無力感是種好的提醒,
  提醒你該成長、移動到新的人生階段了。

  ◎成長,就是坦然面對生活中的無力感
  有些時候,我們會被既有的生活或成就牽絆,不敢放手去做內心一直想做的事。
  或是受限於社會上的主流價值與責任感,卡在僵化的思考模式中。
  生活中的無力感就像是感冒病毒,越是抗拒、置之不理越容易造成嚴重的問題。
  唯有投入能讓人生變得豐饒、具有生產性的事,人們才能戰勝混亂、感覺幸福、獲得成長。
  如果可以坦然面對焦慮與無力感,就能引發正面強大的力量。

  ◎有意義的成長,總是在動搖的時刻發生
  很多人會把目標動搖、中途修正的狀態,誤解成計畫失敗,而全盤否定自己的努力。

  魯爾夫.杜伯里曾說:「就算出發時已將飛行軌道設定好目的地,也必須配合風向變化不停調整操縱桿。」所以比起從有利的起跑點出發,更重要的是懂得在途中不斷做出修正。

  實際上,每當人生周期產生變化,從學生到社會人士,從未婚到結婚、成為父母,當扮演的角色改變時,必然會歷經不安且混亂的時期。

  然而這種混亂並不是不好的現象,反而是一個成長的契機。

  ◎先認同自己,即使只是改變一點點也很好
  40歲的英旭是個典型工作狂,對他來說,如果無法在工作上獲得認同,就會感到自我崩毀。

  沒想到他忙出了病來,在休息時靜下心檢視自己的狀況,進而看見了以前看不見的新事物。現在的他不再因為失眠或壓力而搞得心力交瘁,反而懂得適時放鬆才會成長。

  英旭說:「如果說以前是為了被認同而拚命,現在則是為了變得更幸福而工作。」
專職家庭主婦美善總是在等待老公和小孩回家,覺得每天只會嘮叨生活大小事過得很空虛。

  自從她送給自己一個書櫃後,培養起閱讀的興趣。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算沒有大聲疾呼身為一個媽媽、一個妻子所需要的尊重,家人們也自動自發地學會尊重媽媽的時間了。

  美善說:「以前總是為了老公和小孩,把自己擺在後面,我不知道原來為自己作些什麼,可以感到如此充實。」

  作者曾在人生高峰期拋下一切,跑到美國進修精神分析課程,轉換工作跑道。他認為人生的可能性不應該受到年齡限制,就算是「大人」也有追尋夢想、即刻改變的權利,前提就是不要放棄改變。

  本書要為面臨世代焦慮、處於人生混亂期的人們,提供陷入對生活茫然時該如何自處的方法,為你注入能安然帶領自己到人生後半的新動力。

名人推薦

  蔡明淳  明淳說創辦人
  雪兒CHER  旅人作家

好評推薦

  如果你覺得你現在的人生一團混亂、充滿焦慮不安,請拾起這本書讀一讀吧!你會獲得無比的勇氣,繼續走下去。──蔡明淳  明淳說創辦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韓星姬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與專業精神分析師。韓國高麗大學醫學博士,曾任職於國立首爾醫院21年,並遠赴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醫學系擔任客座教授,以及韓國精神分析學會副會長、大韓兒童青少年精神學會公關理事。目前為高麗大學及成均館大學醫學系兼任教授,並開設YIHAN MIND CLINIC,致力於諮詢治療心靈受創的患者。

  著有《為什麼,你的人生填滿別人的待辦清單?》

譯者簡介

徐小為


  政治大學韓語系畢業。愛好閱讀,樂於生活。因為喜歡把看懂的什麼說給人聽,所以開始翻譯的日子。期許有一天能靠翻譯養活自己和貓。
 
 

目錄

前言  每當人生劇烈震盪的時候,穩穩守護著我的是……
 
第1章  現在我來到了哪裡
某天突然覺得人生茫然起來
替自己準備一個可以跳脫現實的私人空間
不是我的門,就絕對不會打開
無論同舟共濟或獨自一人,沒有不需要熱烈煩惱的人生
無需比較,用自己的步調向前邁進
關於每天變好一點點
 
第2章   有意義的成長總是在動搖時到來
在人生的中間點,任何人都會迎來混亂期
改變觀點,人生就會變得更有意義
嘗遍人生酸甜苦辣,才能長成大人
世界本就不會照你期盼的順序給予
當你用更廣闊的視角看向自己
現在,試著找到外在和內在的平衡
 
第3章  今天的我也正在變得更好
透過休息好好款待自己
變得普通,也不是件普通的小事
可以跟自己獨處,才能一起快樂
替人生加入樂觀的方法
興味盎然的人生需要體力的支持
種下一顆讓自己重新奔跑的種子
 
第4章  把自己放在所有關係的中心
不是核心的就斷然捨去吧
沒有愛恨交錯,就不是真正的關係
仔細檢視自己的心,才不會任由關係擺布
夫妻是得花一輩子完成的關係
當你能真正理解父母的人生,才能成長為大人
男人變成父親的意義
 
第5章  該是好好擁抱自己的時候了
無力是在提醒你要移動到新的人生階段
別讓對方隨意對待自己
「暴躁」一次可能讓你失去一切
沒有一種情感比不安更能推動自己
是時候別再依附虛假的自尊心了
大人的成長是要求得來的
 
 

前言

  每當人生劇烈震盪的時候,穩穩守護著我的是……


  我在過去兩年,離開韓國到美國進修精神分析課程。現在即將要回國,已經把出發前的茫然不安拋在腦後,心情上可說是輕鬆了許多。

  離鄉背井的生活不容易,到了晚年才繼續進修讀書,果然不是輕鬆就能應付的。一開始告訴朋友我決定要去留學,他們不約而同地用無法理解的擔憂眼神看我:「不是啊,妳都這把年紀了幹嘛還去讀書?到了這個年紀,不是應該要出去旅行,到處玩玩嗎?」

  我也不是完全不懂周圍的人說這些話的意思,我的女兒在五年前結婚,照理說我現在該是抱孫子的年紀了,所以他們有這種反應其實再正常不過。

  不斷重複的日常生活,讓人感到舒適和安穩。我們總希望今天、明天都可以重複一樣的日常,不要發生任何事情。不過,雖然期盼著可以維持現在的安穩生活,但對變化的渴求總是在某個地方蠢蠢欲動。

  那是無論小孩或老人,只要是人類都擁有的潛在屬性。這種渴望是與貪婪不同的慾望,是一種能讓自己往更好的方向成長,生命的力量。

  我們每一個人,皆是直到死為止都持續成長的存在。我也想藉由年輕時的經驗,給自己一個成長的機會,這正是我會在別人都說太遲了的時候,踏上留學之路的原因。

  到了人生的中間,不安和茫然阻擋了前進的腳步

  人生途中,我們會遇到改變人生方向的轉捩點。感覺好像有某個人推著我,說以前的衣服已經不合身,該是換身新衣服的時候了。雖然經歷大大小小幾個轉捩點,但我覺得成為大人之後最讓我震撼的轉捩點,大概是在四十幾歲的時候。

  那是說不上年輕,也還不算老的年紀。超過三十歲中段之後,我隱約感覺到人們對時間的概念會漸漸變得不太一樣。年輕的時候,感覺好像擁有無限的時間,未來總是充滿可能性。雖然這段無限的時間讓年輕的我感到不安、徬徨,但同樣也安心地以為還有充足的時間可以實現夢想,讓我得以不失去希望。

  只不過光顧看著前方奔跑了好一陣子,不知不覺到了人生的中間點,才發現剩下的時間和機會已經沒有那麼多了。即使想展開新的夢想,卻對已經消磨了太多的人生感到不安,只感覺到一陣好像無法再往前邁進的茫然若失。

  「我現在有在好好生活嗎」、「別人都過得好好的,為什麼只有我這麼累呢」、「到了這個地步,還有可能再開始作些什麼嗎」,我在這些真切的疑問中,經歷了一場巨大的混亂。
  
  然而,不需要用負面的態度看待這個時期。因為這是轉換期來臨的信號,也是你內心的聲音在呼喚你踏入下一個新的人生階段。
  
  對於和熟悉的事物道別,你勢必會感到不安,也會害怕未知的變化,所以這時候的混亂會以空虛、憂鬱、無力等形式到來。

  但就像要先有破壞,才能再創造;先解體,才能重新統合一樣,我們也必須經歷這樣的過程,才能往稍微成長邁進。因此不需要在這個混亂期徬徨地停下腳步,而是要試著想一想,該怎麼做才能好好度過這個階段。

  從愛自己開始,才能迎來真正的成長

  我想透過這本書,告訴那些跟我一樣在三、四十歲面臨混亂期的年輕人們,在這個時期應該試試看的念頭、具體的行動,還有該如何去尋找能帶領自己前往人生後半的新成長動力。

  我曾在三十歲後半時,艱辛地前往美國研修,在那裡為了未來的前途陷入深深的煩惱。一方面想要嘗試新的職場、新的身分,另一方面卻想安於現況,兩種心情糾結萬分。也曾誤以為在未來人生中被允許的時間和機會所剩不多,這樣的錯覺使我痛苦不已。

  當時間過去我才知道,那時的混亂造就了現在的自己。身處混亂之中時,只能感受到隧道好像永無止盡地一直延伸下去的恐懼。一旦開始孤軍奮鬥,不知不覺就會發現已經通過那段長長的黑暗,然後便可以用和從前截然不同的嶄新視角,用更加成熟的心情去看待自己和這個世界。

  我們就是這樣度過人生中疲憊的區間,變成更好的人。在這個過程中,只要不失去每天都要成長一點點的心情,還有可以自我擁抱的健全的自戀心,那麼不管在什麼時候、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成功克服。

  想要走到這裡,就必須知道現在自己來到了哪裡、想作什麼、想達成什麼,每個瞬間都必須能夠捫心自問才行。

  很多人拚命努力成為別人眼中耀眼的星星,卻忽略了自己內在正在茁壯的東西。現在就對拚命往前奔跑,來不及好好照顧的自己說一聲:「你辛苦了。走到這裡真的已經作得很好了。」

  別再督促或責備明明想做得更好,卻只有這點能耐的自己。相對地,應該要給作了這麼多的自己,一段好好擁抱自我的時間。等到那個時候,曾經以為自己好像沒有完成什麼的空虛感,還有不曉得未來該何去何從的茫然感,都不會再讓你感到痛苦。

  這時,你才能了解「自己」這個存在有多麼珍貴,才能抱持希望,相信自己會成長為更好的人。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070069
  • 叢書系列:心視野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替自己準備一個可以跳脫現實的私人空間
 
「我很害怕自己什麼都作不了,我可不是為了當無名企業的員工度過一生才被生下來的……」陷入深深無力的民哲,帶著接近灰階的淡薄存在感和疑問來找我。
 
他雖然畢業於不錯的大學,在穩健的中小企業一直晉升到處長,但他還是疑惑自己要在這個地方待到什麼時候,抱怨了好一陣子才離去。
 
看著被壓力和不安壓垮的他,我的腦海中忽然浮現了「興趣」這個字。為什麼不找一個和工作一樣,可以深深投入的興趣呢?
 
因為沒辦法拋下經營已久的職涯突然轉換跑道,也沒辦法立刻開始準備司法考試。然而,實際去尋找能增加存在感的方法,比繼續無力地按兵不動要來得有效多了。
 
所以那些擁有等同於第二職涯(Job)等級興趣的人,我想大力讚美他們是非常進步的人。
 
具體化之後就會產生動力
 
「最好的沉思就是留意生活,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這是中國心理學家李子勛在《煩惱過剩》一書中提到的思考方式。
 
他把反覆思考自己現在認為最重要的「一件事」的舉動,定義為「沉思」。我想在此補充,這是為了養成沉思的習慣,把抽象還原成具象的一種作業。
 
人的心理是抽象的,會對肉眼看不見的事物或價值產生怠惰。不然明明到處都是刺激末梢神經的遊戲,為什麼還要玩那種拚命仔細看才看得懂意思的遊戲呢?
 
如果可以把「沉思」量化,不僅更容易有所感受,也可以增強實踐的意志力。比方說讀三頁書、一天走一公里、一天散步十分鐘、吵架的時候沉默五分鐘等等。
 
如果讀書的時候只專注於書的內容,散步的時候只專注在步伐上,就叫作「沉思」的話,那麼加上單位讓它成為更具體的系統,就是將「沉思」量化。雖然這感覺好像不算什麼,但整整一個星期,一天不少地實踐之後,就會發現生命的品質變得截然不同。
 
為了把人生過得更有趣,就要有更多「可以獨自進行的有趣事物」。最重要的是,在人生的每個角落,都要準備好作為消遣的事物。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新會員獨享】3.8~4.7加入會員輸入指定通關密語抽入會好禮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